为打通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黄石市强力推进全市863个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目前已打造遍布城乡的13家阅读示范基地,22家阅读示范品牌,310家农家书屋数字阅读示范点,让广大城乡溢满书香,点燃农民科技致富的希望(见12月9日中国文明网)。
近年来,伴着农民对科技文化的渴求,随着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大农村兴起,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不少农家书屋正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还需要正确引领、逐步规范、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文化阵地、精神家园。
农家书屋应姓“农”。农家书屋是农民朋友崇文学技、求知益智的活动场所,其主旨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鉴于这一属性,农家书屋要根据农民需求购置书刊、组织阅读、开展活动、横向交流,让农民在知识的海洋里开拓眼界,在书的世界里陶冶情操。
农家书屋当“惠农”。黄石市开通“数字农家书屋”APP,农民打开手机,点击“数字农家书屋”APP,不仅可以看文字图书,还可以看电子图书、声像图书,农民据此学文化、学科技、学营销、学厨艺。不少农家书屋还变身为“助农基地”,通过开办电商讲座培训、线上直播卖货,让农民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达到了惠农的初衷。
农家书屋须“便农”。为让农民朋友开心进书屋,静心读好书,农家书屋要有安静的环境,配套的设施、完善的管理机制,以方便农民潜心阅读、查寻资料,满足农民的求知渴望。同时还应灵活掌握开放时间,实行全天候开放、定时开放或即时开放制度,让农民朋友可随时阅读、及时求知。
农家书屋要“味浓”。农家书屋是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意识阵地的重要途径,因此,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文化活动,不仅要符合农民的“口味”,更要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切实做到有趣味、有品位,让广大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真正成为农民提“神”益“脑”的“健身房”,增收致富的“黄金屋”。
愿农家书屋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使其机构名副其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让广大农民朋友伴书香、长知识、增智慧、赢未来!(徐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