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茫茫大雨中,两台挖掘机在浠水县白洋河水库第二溢洪道一刻不停地挖土、卷土,将距泄洪闸20米左右的第二溢洪道拓宽加深。
转移避险,巡堤查险,紧急抢险……7月6日中午12时大坝突发大面积散浸和左坝肩脱坡险情后,500多名参战人员风雨中昼夜奋战,科学运用“防汛三大定律”,全力开展险情处置。
截至7月7日下午3时45分,水库水位84.45米,较7月5日16时最高水位85.6米下降了1.15米。大坝脱坡区域已基本稳定;纳入转移范围的3个乡镇、22个村、28858名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
巡查:发现水库脱坡险情
暴雨,一轮又一轮侵袭;
洪水,一浪比一浪猛烈。
7月5日夜至7月6日,浠水县遭遇强降雨,12小时降雨量超过300毫米,白洋河水库水位最高达85.6米,也是这座中一型水库自1962年建成以来的最高水位,超限溢水位1.12米。
白洋河水库库区跨关口、团陂两乡镇共7个村,承雨面积21.4平方公里,总库容2403万立方米,为中一型水库。
7月5日晚7时30分,白洋河水库职工陈幼荣和关口镇二圣庙村党支部书记陈小金在巡堤时,发现水库左坝肩背水面出现轻微散浸、脱坡险情,立即采取彩条布遮盖、疏通排水沟等方式除险,并设立哨棚24小时盯守。
7月6日上午9时,左坝肩脱坡险情迅速发展;中午12时,水库右坝肩背水面发现一处更大面积的脱坡。
“出现险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降雨量太大,土壤含水量饱和了,土壤的抗剪强度降低,二是左右坝肩可能存在环坝渗漏。”浠水县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董改平说。
“涉险面积约1000平方米,严重威胁大坝安全。”连续几十个小时坚守巡堤未合眼的白洋河水库管理站站长陈文化双眼通红。
“一旦溃坝,将危及团陂、关口、汪岗等3个镇22个村近3万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成立白洋河水库抢险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刘雪荣,市委副书记、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邱丽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易先荣,副市长余友斌、上官福令,市政协副主席詹汉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坐镇一线组织指挥。
浠水县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县“四大家”领导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全力开展险情处置。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抢险除险!”
抢险:分工作战筑牢堡垒
险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来不得半点拖延。
洪水紧逼,唯有与时间赛跑,与洪流竞速。
一场同心协力、对症下药、众志成城的抗洪抢险战役迅速打响。
开挖第二溢洪道——7月7日凌晨2:30开工,凌晨3:00多开始泄洪;截至7月7日5时,第二溢洪道已完全挖通,泄洪流量15立方米/秒,水库总泄洪流量达到50至60立方米/秒,达到抢险方案设定的目标值。
打牢万根木桩——操作手精准操控,挖掘机变身大锤,将一根根半米杉木抗滑桩打入坝坡,夯桩固基,牢牢守住脱坡地带。至7月7日凌晨1时30分,两处脱坡体已打下木桩超过1万根。
深挖导滤沟——兵分两路,堤顶上,不遗余力装砂袋、运砂袋,挥汗如雨;坝坡上,分列导滤沟两边,快速将砂袋在沟底压紧压实。
盖严彩条布——投入防水彩条布41000平方米对大坝进行全覆盖,防止后期大雨侵蚀。
汛情瞬息万变,应对及时有力。截至7月7日凌晨5时,共组织民兵预备役、党员群众500余人次,共投入工程机械20台套(坝区内)、运输车辆160台次、砂石料9000立方米、木料20000根、编织袋10000条,险情得到初步控制。
7月6日至7日,浠水县24小时降雨量超过130毫米,达到大暴雨级别,但大坝脱坡区域基本稳定,未出现进一步扩大情况;同时,白洋河水位从85.6米的最高水位降至84.45米,且仍在持续下降中,向着81.5米的安全目标值靠近。
当前,库区降雨仍在持续。抢险专班坚守在风雨中,密切监控水情雨情,坚持对整个坝体不间断拉网式巡查,强化备工备料,细化抢险预案,随时准备应对新的险情。
避险:连夜转移群众2.8万余人
“白洋河水库马上要溢洪了,请大家立刻转移到安全地带。”7月7日凌晨0时许,71岁的汪岗镇窑堑村村民邵永全在睡梦中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手持电喇叭的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治兵通知他,收拾好贵重物品,准备转移疏散。
凌晨1时30分,当他开着电动三轮带着老伴抵达集中安置点汪岗中心小学时,学校已是灯火通明。
汪岗镇位于白洋河水库的下游,在溢洪中需要提前转移安置的群众最多。
干群同心,闻“汛”而动。
从6日晚9时许,全镇组织国家干部、民警、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200多人,到村包户转移安置群众;到7日凌晨2时,目标对象全部转移安置完毕,其中5所小学集中安置340余人。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市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组、普通党员带群众的组织动员原则,迅速转移安置群众。从6日晚至7日凌晨5时,纳入转移范围的3个乡镇、22个村、28858名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其中,集中转移安置1579人,分散安置27279人。所有安置点有安全居住地点,有热饭吃,有干净水喝。
“在这吃得好、喝得好、住得好,他们事事为我们着想,对我们好得很。” 7月7日下午6时,正在汪岗中心小学安置点吃晚饭的邵永全说,“午饭是三菜一汤,晚饭是手擀面和丝瓜肉片汤,这生活没得说。”
为了让村民更舒心,还给每人配备了床单、被子、盆、毛巾、牙刷、杯子、梳子。
吃过晚饭,邵永全就来到安置点临时“卧室”和伙伴们交谈,热闹非凡。
另一间“卧室”里,村民张小燕逗弄着9个月大的外孙,她读高中的小女儿在奋笔疾书,读大三的侄女在联网参加考试,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杨辉 沈红星 汪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