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红安县城关镇祠堂口小学新校区在校学生增加一倍,由去年的100余人增至200余人,而该县杏花乡马岗小学也由2017年以前的不足100人到今年的1200余人,净增1000余人。
在红安,像竹林实验学校、祠堂口小学、马岗小学等学校的投入使用,不仅破解了城区“大班额”“入学难”问题,而且让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9月1日上午,家住竹林社区的竹林实验学校一(3)班况亮的父亲况帮太高兴地说,“再也不用在城区买学区房陪孩子上学了,这是我们家最高兴的事。”
这是该县教育局回应百姓关切,破解择校热、大班额,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均衡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
教育公平,是社会最基础的公平。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求,也是民众对教育最朴素的期盼。民之所需,施政所向。近几年来,红安教育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以深化招生改革为突破口,促进起点公平,优化发展环境, 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
各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施教区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入学,所有学校严禁以任何借口,抢夺或变相抢夺生源,实行均衡编班。并规范学校学籍管理,坚持“人籍一致”和“籍随人走”原则,对班额已经达到55人的班级,严禁接收转学学生。
择校,根本的是择老师。近年来,红安县以集团化办学为着力点,推进城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模式,实施实验小学与虎门小学,将军城小学与竹林小学,龙泉小学与祠堂口小学联合办学。为城区学生提供充足学位和优质教育,同时缓解老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压力。
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让教师“交流轮岗”。看到城里老师到学校来任教,许多家长把孩子从城里转到家门口的学校就读。
为均衡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 红安县教育局按照“补短板、保基本”的思路,聘请国家、省级专家团队为教育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入调研后重新确立每所学校发展定位,按照“新建一批、调整一批、整合一批、帮扶一批”的思路,推进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持续推动布局调整。着眼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结合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新一轮全县学校优化布局方案草案编制已完成。
在红安县,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红安教育人在履职尽责的道路上,正铿锵前行。(刘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