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州区潭秋故里陈策楼镇联合黄州区赤壁街道办事处举办了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集市活动,当天在该镇的聚星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样的热闹场景同样也出现在黄州区陶店乡举办的首届公益集市上。今年以来,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公益集市为载体,搭建了一个“五联”平台,紧扣“四个点”,融入乡村,暖民心助发展。
搭建共享平台 打造资源“交换点”
陈策楼公益集市现场设置有便民服务、公共服务、文艺活动、助农惠农、美食品尝五个区域,来自区直15家职能部门、赤壁街道及辖区11个社区、陈策楼镇及辖区19个村、19个社会组织和爱心商家等市场主体为居民带来了54项公益服务,群众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这些服务。而在城区难得一见的陈策楼土特产和当地打糍粑、烙油粑、手工鱼丸、烤烧饼等好吃好玩的现场制作摊位,让居住在城区的居民难掩兴奋,纷纷加入“逛吃”的大军。
杨家湾村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州萝卜远近闻名,在陶店乡举办的首届公益集市活动中,城区上百名群众驱车前来采购新鲜的黄州萝卜,不到一个小时,农户卖出了1300斤新鲜萝卜。市民高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到萝卜种植基地,体验了一把“拔萝卜”的乐趣。
公益集市以结对共建、优势互补的方式,把城区与乡村的资源进行整合。城区优势资源流向乡村,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同时,城区市民来到乡村,体验美丽乡村生活,增添生活的乐趣。
提供多样服务 抓住群众“需求点”
“师傅,我想理理发。”
“我的颈椎总是不舒服,能不能帮我看看?”
“我从来没有化过妆,能不能帮我化妆?”
公益集市活动现场,群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各自的摊点咨询。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为了群众,也要依靠群众,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直在围绕这个问题动脑筋、找途径,着力吸引群众参与,研究常态化服务群众的办法,拓宽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联系沟通渠道,针对性回应群众诉求,聚焦群众所需。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要跟到哪里。”黄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殷霞认为,“志愿服务只有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惠及群众,才能彰显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结合需求开展精准文明实践服务,使文明实践活动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同时,也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助力乡村振兴 点燃群众“兴奋点”
陈策楼公益集市活动当天,当地村民柳继军说:“今天甘蔗卖得蛮好,我们大概卖了200多根,荸荠卖了100多提,效果蛮好,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多多开展,带动老百姓创收。”
“这个手工艺真是不错。”在首届公益集市上,“手工竹艺编织”的展台前不少群众驻足观赏询价,半天时间手艺人刘先生一共卖出了860元手工工艺品。
黄州农民画作品展示与销售公益集市上的助农惠农区域,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种养知识、农业技术教育,组织农村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介绍生产经营的实践经验,让群众“富脑袋”,从而“富口袋”。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增加收入、过上好日子是群众所盼。公益集市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农产品、乡村特产、手工艺品走向市场,变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也让老百姓走出家门,转变思路,在巩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勇于探索出更多途径。
汇集更多组织 找到文明实践“发展点”
在公益集市现场,血压视力现场检测,三甲医院主任现场坐诊,优质医疗服务借助公益集市活动的春风吹入农户家门;理发、缝纫、补鞋、修理小家电及茶水供应等项目,无需分文皆可享用,人气火爆但秩序井然,细微之处尽显文明。……服务群众的组织无论大小,发挥的价值都能够让群众拍手称赞。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立了“1+8+N”模式,即中心、所、站理论宣讲“初心”服务、便民助民“暖心”服务、文体文艺“悦心”服务、教育科技“慧心”服务、卫生健康“贴心”服务、环保生态“爱心”服务、平安法治“安心”服务、文明倡导“益心”服务等“八心”志愿服务队伍网络,结合市区党员下沉社区小区培育“N”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
“八心”服务只是基础,“N”是让更多的志愿者,更多的市场主体和组织加入到服务群众的队伍中来。公益集市上,哪些项目群众喜欢,哪些项目服务群众最有成效,群众用行动证明,用口碑评价,从而发现、孵化和培育更多的社会服务组织,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该区将把公益集市作为当前乃至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项目推进,在街道与乡镇设立试点,每月开展一场,为居民提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共同构筑优势资源联享、志愿服务联动、人才队伍联培、城乡文化联建、公益活动联办的“五联”模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开遍黄州城乡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