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守牢“点”,不让疫情外溢,切断疫情潜在传染链条,建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极为有效的方式。
5月14日安徽出现疫情后,黄冈再次启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7月23日南京疫情爆发后,黄州再设两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观察对象一人一间房。
任务越危险 执行越严密
8月5日上午,送走两名解除隔离的年轻女子,工作人员推着紫外线消毒车去解除隔离人员房间。
近1.5个小时的紫外线消毒、打扫后,护理人员将房间重新布置,着手安排新的隔离人员入住。
“这是消杀记录,每天对所居住场所进行卫生消杀,上午一次,下午一次。”小汊湖集中隔离医学点负责人、市中医医院执行院长张阳介绍,隔离点实行全封闭管理,隔离人员及工作人员实行闭环管理,各项防控制度和工作记录健全,功能区设置合理,“三区两通道”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医疗废物按要求收集转运,工作人员配备齐全,防疫物资储备充足。
应接尽接、应隔尽隔、应查尽查、应处尽处,是隔离点的工作要求。隔离点按接收不同风险地区回来的人员,划分三个独立的封闭区域管理。工作人员一周两次核酸检测,观察对象14天需5次核酸检测。
隔离点设有单独的医疗废物处置间和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为防止疫情传播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
任务越艰巨 执行越硬核
8月4日下午,30岁的观察人员姚吕(化名)要求回家。但按规定,姚吕到5日下午才满14天,且没有接到疾控中心的告知书,不能出去。
姚吕很不理解,自己的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只差1天,为什么不能回家?
市中医医院护士徐海华耐心解释说,观察人员必须隔离满14天,5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由疾控中心下发告知书,再由社区接回。
经过反复沟通,姚吕的态度渐渐平和:“你们工作真较真。”
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从早上6:30核酸采集开始,分发饮食,测量体温,环境消毒,心理疏导,桩桩件件,都需要格外细致。
9点,收集、清运垃圾。为解除隔离的房间打扫卫生,更换物品,整理用具,将垃圾送到指定地点,由专业人员转运处理;对楼道墙面、地面、解除隔离人员居住的房间、工作人员办公场所、物品、设备等进行全面清洁、消杀;
10点,为观察对象测量体温、询问健康状况,及时上报处置发热、咳嗽、乏力、胸闷等异常情况;协助疾控人员做好隔离告知事宜和采样抽血工作;通过微信工作群,了解观察对象需求,解答疑问,做好沟通安抚、帮助传送快递外卖等。
忙完这些已近11点半。
夜里11点,微信电话、对讲机终于沉静下来,隔离人员都已安然入睡。整理完各项记录资料,医护人员终于可以静下来喝口水、闭上眼休息一会儿了。
“滴滴滴”,凌晨两点,电话来了,“有隔离人员马上到,请做好接收准备” 。
作为病毒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守卫工作必须万无一失,无声的战斗每天都在进行。
隔离不隔爱 不仅是口号
“这里没有病人,只有客人。”这是市中医医院医务科科长冯瑞璋常说的话。
大部分从中高风险区回黄州的人是直接送到隔离点,随身物品带得不齐备,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每天需接打几百个电话,协调各方面事情,要为观察人员传送上百个快递、外卖和家人送来的物资。
“基本每天步数都超过15000步。”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周祥说,这些工作放在平常不算什么,但大热天穿着防护服,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来回跑,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刚开始进入隔离点,很不情愿,心理压力大。”8月6日,黄州齐安湖集中医学隔离点一名即将离开的观察人员述说被隔离后的心路历程,“感谢这几天各位小哥哥小姐姐的照顾,各位大白们都辛苦啦!”
隔离区里,隔离者亲切地称呼医生护士为“大白”。几位隔离期满将要离开的市民说的话,让大家感动不已。
“每次我们提出的要求和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医护人员也很难,安抚我们的情绪,跑上跑下,消毒,测体温及送餐和各种生活用品。”
“这么热的天,我们吹空调,而你们穿着‘大白’服,戴个手套。送东西过来时,看到你们汗湿闷红的眼眶,有些心疼。请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谢谢每天跑上跑下为我们辛苦的医护人员!”
遇到患有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观离人员,医护人员会对他们进行血压、血糖的监测,提醒他们按时服药。凌晨到达的观察人员,护士们会及时送上面包、方便面等食品。
一位观察人员在微博中赞道:“你们默默的奉献,默默的付出,值得身边人好好学习,好好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