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生机盎然。一条长达4000米的红色飘带路绕村循环,串联起各个红色文化节点和村落田园。2014年就实现脱贫的陈策楼村,以红色旅游、绿色发展为主线,正迈向乡村振兴之路。
陈策楼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胜说,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三级党组织对红色精神最好的传承,也是革命先烈当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心——
1921年7月,董必武和陈潭秋代表共产党武汉支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陈潭秋、林育南等人回到家乡黄冈县传播马列主义,指导黄冈的革命和斗争,秘密筹划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
1921年秋,由陈学渭、肖仁鹄、胡亮寅等同志,在“聚星”和“青藜”两校的师生中,先后发展了一批青年学生的教师分别加入了党和团的组织,陈策楼村的陈正文、陈健民和陈仿武成为第一批发展的党员。湖北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大别山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中共陈策楼小组在“聚星学校”秘密地成立起来了。肖仁鹄任小组长。
从此,陈潭秋在陈策楼地区便撒播了农民运动的火种。在陈策楼村党小组的辐射和影响下,杨鹰岭、上巴河、总路咀、滚子河金龙寺、古坟咀、孙家咀、三里畈等各地的党、团组织,也相继秘密地建立起来了。
据中国共产党黄冈历史资料记载,1924年8月,中共黄冈支部在陈策楼建立,书记陈学渭,这是鄂东地区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1925年3月,根据武汉地委的指示,在中共黄冈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黄冈特别支部,先后隶属中共武汉地委、湖北地委、湖北区委领导。中共黄冈特支下辖3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
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入黄冈后,为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湖北区委决定将中共黄冈特别支部改建为黄冈地方执行委员会。1927年5月,黄冈地委改为黄冈县委,县委下辖16个区委,有党员643人。
“黄冈革命从此逐步发展壮大,至1949年从未间断过。”黄州区文旅局副局长董志伟说,随着党组的发展,农运工作的深入,陈策楼村兴办起“平民工厂”(即“聚星布厂”)。党组织,利用兴办工业的机会,向工人宣传革命的道理,发展党、团组织、妇女协会。“陈策楼是‘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象征和代表。”(黄冈日报全媒记者 何皎月 通讯员 伊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