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峦,暮霭如烟。村民刘梦文和妻子周晓华,后脚赶前脚,进门一碰头,愁上心头。回家路上,两人各接了两个电话,分别是二伯的儿子娶媳妇、三舅的孙子做十岁、表妹的儿子抓周、大姑的外孙上学。算下来,赶礼要花一千好几。
恰在此时,有人敲门。只见村小学退休的王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大红请帖。
王老师一席话,让他俩转忧为喜。原来,村里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推举王老师当会长。王老师拿的请帖,是来聘请刘梦文做红白事宜分会会长,为村里婚丧操办立新规。
移风易俗,从我做起!6月上旬,罗田县九资河镇乡村舞台上这一幕方言小品,赢得满堂彩。
剧中的乡风文明理事会,作为罗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头羊,正在大别山麓导演着一幕幕精彩的活剧。
立道德标杆,带出淳朴民风
2018年5月,九资河镇河西畈村的村民微信群里,一篇报道引出热议。报道的作者是该村乡风文明理事会会长陈庆如,说的是村民陈立的儿媳妇梁春妮的几个小故事。
陈立的老伴60多岁,一天早起,忙完进屋,就见儿媳梁春妮端着一碗鸡蛋面送过来。婆婆愣住了,不年不节的,吃啥鸡蛋面呀?媳妇笑吟吟说:“今天是您老生日呢,吃碗长寿面,图个吉利呀!”婆婆回过神来,一阵暖意引出两行热泪。
又一次,陈家为屋后三棵茶树与邻居起纠纷,互不相让。春妮就给公公婆婆讲“六尺巷”的故事。婆婆说,“我们争下来,是为你好呢。”春妮说,“千好万好,不如邻里好!”听了媳妇的劝,公公婆婆主动让步了。邻居得知情由,受了感化,也让了。
报道转发,微信群里一片点赞。村乡风文明理事会因势利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开展“讲凡人小事、评道德模范”活动,推出90多名好村民。理事会好中选优,评出9名道德模范,分别在微信群和文化墙公布他们的照片和事迹。村民们自发捐款成立精神文明基金会,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一时间,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全村蔚然成风。
河西畈村的乡风民风变化,是罗田县农村的一个缩影。
该县自2017年起开展“文明引乡风、文化铸乡魂”主题活动,各村推选新乡贤,组建乡风文明理事会,通过挖掘“微”典型、讲好“微”故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河铺镇石头板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村,百米宽的新昌河穿村而过,村小学就在河西岸。河上没有桥,河东的孩子上学就得蹚水。代课老师唐高群,因左肋骨先天缺失导致驼背。但就是这位驼背老师,每天两趟背着十多个小学生过河,从20岁背到45岁。25年中,他受过伤、落过水,孩子们却从未出过事。该县抓典型、立标杆,把唐高群推上了“中国好人榜”。
两年来,罗田农村270多家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村民自评、群众互评、村民代表集中评,宣传表彰一大批身边好人、孝善之星、厚德乡贤。
其中近100人获县级道德模范称号,20人被评为省市级道德典型,5人获评全国道德楷模。
建文艺宣传队,补精神短板
罗田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是等靠国家扶,还是撸起袖子干?
胜利镇周家垸村村民周伯春,年满75岁。儿子10年前病故,儿媳改嫁,孙女11岁,还在上小学。老伴也70多了,腰椎三节骨质增生,行走不便。但老人不怨天尤人,去年养羊25只、养猪1头、养鸡20多只,获产业扶贫奖励5000元,一家从贫困户出列。在群众大会上,老人深情喊出一句话:扶贫不是养懒人!
这个声音引起县委书记汪柏坤深思:精神不脱贫,永难除穷根。联想到活跃在广大乡村的广场舞和散落在各乡的地方戏,一个构想应运而生:组建文艺宣传队,补精神短板。
党组织倡导,老百姓呼应。几年间,237支文艺宣传队从乡村冒出。锅台边的大妈,转身为舞台新秀;田间汉子,能上台传唱罗田“好声音”。县剧团30多个演员、文化馆16名馆员走村串垸,辅导编排。
胜利镇委宣传委员雷捷、文化馆馆长曾宪华受周伯春脱贫故事的启发,与纸棚河村村民金东海一起,创作方言小品。各村文艺宣传队创作出一大批宣传扶贫政策、表彰脱贫典型、反映乡村变化的文艺节目,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输送精神动力。
破陈规陋习,创美丽乡村
2017年3月,凤山镇鲶鱼丘村55岁的晏菊梅和村干部杠上了。她家房前屋后是猪圈、牛栏、车棚和厕所,村民路过,远远就捂着鼻子。村干部动员整改,晏菊梅死活不依。
村支书陈少秋决定,把大娘在外做生意的儿子找回做工作。
儿子说:“妈,我上次带来几个朋友,想留他们吃个饭,您知道人家为啥都走了?”“为么事呢?”妈问。“您看,这房前屋后,牛屎猪粪一大堆,人家咋能吃得下饭哟。”“几十年不都这么过的吗?”妈说。“时代不同了,妈”,儿子劝道,“您要给我面子呢!”
儿子的话是妈的开门钥匙,顶门杠撤了。
如今的鲶鱼丘村,牲畜集中养殖,垃圾分类处理,环境好多了。
曾几何时,脏乱差是困扰罗田农村环境的顽症。柴乱堆、屋乱搭、农具乱放、垃圾乱倒,好些农家,房子外观光鲜,室内一片狼藉。
2017年4月,九资河镇河西畈村组成环境卫生评比组。评比组定规立标,村民讨论通过。5月1日,第一次评比开锣。
全村300多家,评比组逐户检查。3天后结果公布:最清洁户31家,清洁户188家,不清洁户88家。各家各户分别挂上了深红、粉红和黄色三种牌子。
黄牌挂在门上,尴尬挂在脸上。乡里乡亲,谁不顾个面子?评比结果发到微信群,在外打工的子女亲朋,也觉着脸上挂不住。长年的陋习逐渐被打破。
当年,河西畈村检查评比5次,不清洁户一次比一次少。到年底,挂黄牌的仅剩6户。
罗田农村,过去村民做屋、结婚、添子、祝寿等,盛行操办酒席。酒席过后,一次性碗筷遍地撒落。河铺镇林家咀村支部组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红白事宜办理范围和标准,并统一购置碗筷,消毒重复使用。有关部门向全县推广这一做法,白色污染被有效遏制。
近年来,罗田有329个村组成环境卫生评比组,各乡镇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健全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三级运行机制。
污染减少、垃圾减量,罗田乡村正变得干净、整洁。(胡列、刘世民、方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