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12月26日,在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蒹葭冲村口,看到高大的古香枫矗立眼前,从武汉来此度周末的邵琳琳和丈夫合抱树围,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经典老歌。
600年的香樟、450年的大叶麻栎、170年的香枫……古树棵棵,如零星散落,屋舍院落皆掩映其中,装扮着蒹葭冲无尽的秀美,这是别的塆落无法比拟的。
“很多游客就是冲着这些古树来的。”村支书肖旺兵说,蒹葭冲100年以上的古树有48棵,树树成景点、树树有故事、树树有文化,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旅游综合收入3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们走上了小康路。
在黄冈,保护古树名木,践行“两山”理论,释放生态红利的何止一个蒹葭冲?
我市素有“大别山古树名木王国”之誉。一直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开发、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坚持尊重自然、保护优先,创新“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一树一景”措施,推动古树名木蕴含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经济价值有效转化,让古树焕新颜,成为黄冈人民的生态树、摇钱树、文化树、幸福树。
“砍树如砍人”——
2万多株散生古树,是黄冈守护绿水青山的最好见证
走进罗田县林业局办公楼一楼古树名木展馆,仿佛走进了古树王国:
85张古树照片被印成一幅幅精美展板,或挂在墙上,或悬在空中,栩栩如生。每块展板上对每棵古树的科目、树龄等作了说明,并配有一段与其有关的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
《王者风范》集中呈现了不同树种树龄最长的树;《古树文化》收录了古树名木的传说和故事;《古树群落》则展示了“唐家冲板栗古群落”“錾子石甜柿古群落”等15个古树群落风采。
这是全省唯一古树名木展馆,2019年9月正式开放以来,陆续迎来11000余名市民参观,好评不断。
罗田缘何建古树名木展馆?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田县委书记汪柏坤,对市委书记刘雪荣与他的两次谈话记忆犹新:
一次是他任市林业局局长期间,时任市长刘雪荣到林业局调研时指出:“古树是人类绿色瑰宝、历史的活化石,砍树就是砍人,破坏生态就是自断前程、自断生路,要坚决留住大树!”
一次是他任罗田县委书记时,刘雪荣和他任前谈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林业大县、生态大县罗田来说尤为如此。要把市委市政府对罗田‘建设绿色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定位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罗田森林覆盖率超过80%,古树名木近万株,占全市的1/3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行动、建展馆,来增强全社会的生态观、保护观,是罗田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的一个支点。”汪柏坤说。
不仅在罗田,全市上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砍树如砍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古树名木”等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10多年前,一些林场的出路主要靠砍树卖树,一棵生长30年的杉树卖出去能赚70元钱,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如今是植树护树卖风景,旅游收入连续多年攀升。
2010年,在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红安段秦湾村和塘边村两处,为保护两棵古树,不惜增加500多万元成本,修改线路基本走向,绕道建设。项目建设为古树让路,在黄冈成为常态。
红安二程镇岐峰山村郑家田湾,为保护一棵百年红檀古树,当地村民自发出钱出力,修建围栏、花坛和纪念碑。
……一个个保护古树的故事,映射出黄冈人注重保护生态文明的强大共识,也凸显了黄冈作为“华中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中国中部生态之肺”的担当。
市委书记刘雪荣到基层考察调研,看到听到关乎古树名木的,都格外珍视、屡屡关心,随时随地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工作。罗田县蒹葭冲的村民忘不了,刘书记4次到村里,每次都叮嘱保护好村里48棵古树名木;武穴徐冲村的村支书深深记得,刘书记2次来调研,都为村里古树管护把脉问诊……
“百年大树为古树,少见珍贵有文化就是名木。”市林业局局长陈选明介绍,树龄500年以上的就是国家一级古树,300至500年的实行二级保护,100至300年的实行三级保护。
据普查,我市有古树名木22716株,其中散生古树19448株,数量占全省的28.62%,居全省之冠;古树群95个,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黄冈是全省森林资源较丰富的市州,很多古树名木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余年风雨得以保存,不仅缘于黄冈自然条件优越,适宜树木生长,更得益于黄冈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
创新管护模式——
六个“一”,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
在罗田河铺镇白鹤湾村,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
一棵760年树龄的马尾松,桠虬枝垂,宛若数龙盘舞之貌,两层防护栏,竖起的文化石上“九龙松”三个字格外引入注目,树名、树龄、树的传说等信息一目了然,它的“身份证号”为4211231303655。
在九龙松周边,新建的竹亭里,几位老人带着孩子在休闲;还有村民在整理着花果苗木。“以前这里都是猪圈、牛圈、厕所等‘五小’设施,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九龙松被保护好了,村民主动拆除‘五小’设施、自发在古树旁建竹亭和20米台阶,来看古树的人也多了。”村民们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建设一座公园容易,复活一棵唐槐困难。”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保护古树的重要。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不断探索创新办法,让每株古树名木都能“老有所养。”
——摸清家底,着力实现“一码管树”。
2018年底出炉的《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湖北省成果报告》显示,我市散生古树数量为19448,居全省之冠,相比2003年全省第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散生古树数量增加了6973,增加幅度达55.9%。
去年来,罗田、麻城等地开展新一轮普查和体检,仅罗田就增加了2000多株。新增数量大,既源于我市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提高,也源于普查的交通条件和技术手段的提升。
记者实地采访看到,每棵古树旁边都立着一个绿色的牌子,注明了树种、树龄、编号、责任单位、责任人。一树一档、挂牌管理,已覆盖全市。
“这是古树的第二代身份证,我们正在着手为全县古树名木制作‘二维码’身份证标牌,完善县域内古树名木信息电子档案,通过扫描树牌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该树的基本信息及其文化故事。实现一码管树。”罗田县林业局局长瞿华博说。
——依法管护,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出台一系列法规,为古树名木“保驾护航”:
2011年,在时任市长刘雪荣的主持和推动下,市政府出台《黄冈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全省市州较早的古树名木地方法规。
2019年出台的《黄冈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又将古树名木作为其中的主要保护内容之一。
今年12月24日,市政府出台最严古树名木保护令《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按照“一树一档、一树一人、一树一策、一树一景”的标准,编制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将树龄80至99年的树木纳入保护范围,要求市、县在财政预算中按不低于每年每株500元的标准设立古树名木管护经费。
全市已形成了健全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
2011年,武穴市森林公安局办理非法销售古树名木案件2起,形成了有效震慑,村民保护古树的意识大大增强,近5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破坏古树名木的案件。
罗田县每年财政列支150万元,用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去年出台了《古树名木六个“一”保护方案》,提出“再开展一次古树名木清查,为每棵古树名木制作一张身份证,每年重点管护一百株古树名木,给每棵古树名木落实一名管护人,聘请‘树医生’开展一次体检、一次护树执法行动”。
为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古树名木,今年4月至11月,罗田县举办了首届“古树名木——我家门前那棵树”摄影、征文比赛,共收到作品近400篇,营造了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
“理解树木承载的文化,才能找到树木保护的根脉和动力。”罗田县林业局副局长姜在雄说,如今,罗田许多乡贤、达人、志愿者,或主动担任古树管护责任人,或出资请专业技术人员保护门前的古树,确保它们长在家门口、守在心里头。
12月18日,市委书记刘雪荣到罗田调研,实地察看了古树名木展馆、了解到罗田六个“一”的做法,要求在全市推广。
12月24日,市政府在罗田召开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场会,推广罗田经验,进一步部署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久久为功,步步为营,我市探索出法律层面的保护、乡规民约层面的保护、文化层面的保护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古树名木保护体系。
合理利用资源——
催生多重效应,让古树“活”起来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古树,就是保护村庄。”“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些年来,全市各地不断创新举措,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古树“活”起来,催生多重效应,激活生态文明:
一棵古树是一件生态瑰宝,挖掘珍稀宝藏,古树名木成为我市森林资源“金名片”——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把保护古树名木与申报各级公园相结合,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森林资源,成为闻名遐迩的生态名片。
10多年久久为功,成功创建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这是中国第37个、湖北省第二个世界地质公园,也是我省东部第一张世界级名片。
围绕保护古树、保护森林,我市持续实施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绿满黄冈等工程,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4010万立方米,年均增量3%左右。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各2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分别为5个、8个,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分别为9个、13个。
一棵古树是一段景致,践行“两山”理论,造景式保护打造林旅“新路标”——
在大河岸镇月山庙村村头,一棵苦槠有着300年树龄,干曲枝虬,造型古朴,因该处地形如圆月,此树姿态同月中之桂,被称为“月山槠”。这里因树成景,苦槠树被鹅卵石做成的护栏围住,古树旁竖着一块一人高的景观石,石上刻着古树的名称、树龄、身份证编号和其文化故事。古树后面是一块文化墙,墙上手绘着古树的传说,前面的广场上种植了草坪,修建了景观小道、石桌石凳,将古树融入乡愁文化之中,成为月山庙村一个最吸睛的景点。
今年,罗田像这样造景式保护古树名木14棵。以山水相映的古树新景,助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的全域旅游发展。连续5年,罗田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0%以上的增长。前不久,罗田县入选湖北创建“两山”示范县。
在实现古树名木救治复壮的同时,注重整体规划,打造旅游新路标,是当下全市各地探索的重点。
麻城木子店镇、张家畈镇打造的向明红叶、吊桥沟等景区,都将境内古树作为重要风景保护起来,每年特别是秋季银杏叶黄和枫叶乌桕叶红时,都会吸引无数游人前来休闲、旅游、拍照。
黄梅县五祖镇洪楼村的一个山头,一棵550多年树龄的月桂树,树肚子形成了中空。为保护古树,早年村民在月桂树周围种上竹子,经年累月,月桂树“肚子里”长出6株小碗口粗的竹子,便形成了“胸有成竹”的奇特景观。
“一树一景”,已成为我市打造全域旅游的新亮点。
一棵古树是一种精神,厚植底蕴,古树涵养乡村振兴“新文明”——
古树参天、绿水盈盈,亭台相连,小径蜿蜒……武穴市余川镇徐冲村“颜值”,折射着乡村之变。
坐落在横岗山下的徐冲村,曾因人多田少,为解决温饱,村民只有找山要钱,不得已砍树卖柴,但仍收效甚微,致使青山变成了穷山。因为贫穷,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子只剩下少数老幼或病残人员,成了“空心村”、贫困村。
变化得益于走绿色发展之路。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开始封山育林,特别是将保护30多棵古树名木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硬化全村通组公路、整治当家塘,建公厕、栽种风景苗木5000棵,建文化广场……如今,徐冲村由落后的穷村走向富裕文明乡村,被评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外出务工村民陆续返乡创业兴业。
千年的香樟苏醒了,好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被徐冲人民实实在在感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万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杨金德说,在村民间流传一句话:“锯树3分钟,栽树30年。”现在连村民房前屋后一般树木的移栽砍伐,都要经村两委研究审批。
九资河镇台子塆村有两棵310年树龄的黄连树和一棵200年树龄的枫香树,今年受到洪水冲刷,根部裸露近三分之一,在对三棵古树实施一树一策抢救性保护的同时,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其进行规划美化,因势修建蜿蜒的台阶和曲折的小路,带动了全村环境整治。
“村庄变美了,村民文明素养也跟着提高了,国庆期间,村里一些在外创业的能人返乡后,看到村里变化,纷纷找到村部,想为保护古树和村庄建设出钱。”村支书杨志勇满脸的笑容。
蕲春李山村、黄梅苦竹乡养马村等一批村庄,把古树名木保护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厚植乡村文明底蕴,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带给村民满满的幸福感。
一棵古树是一段历史,挖掘古树文化,保护工程留住一代人“乡愁记忆”——
古树名木蕴含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寄托着人们吉祥、富足、安康的祈求,也是游子记得住乡愁、找得到回家路的最好标示。
保护乡村文化,留住乡愁,成为当前我市各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一项主题。
为讲好古树故事,罗田林业局安排该局张新良和柳良俊两名干部,深入走访村民,查阅资料,整理有关古树的故事传说,为没有取名的古树取名。
让张新良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暑假,在白庙河郑家塆村走访时,巧遇该村妇女主任江娟正在周家塆的一棵古樟下,为村里3个小学生讲这棵树的传说故事。了解到该塆就因崇尚这棵古樟并以其作为族人品性楷模,张新良将古树取名“育人樟”。
在罗田名木展示馆,独木成林檀、千年等一回、菩提柳、圆梦榉……一个个通俗形象的名字,一段段奇趣轶闻,成为古树生长村塆里地标和精神象征。
在罗田一篇获奖作品《苦槠树的回忆》中,作者写道:“我不知道苦槠树有没有乡愁,而我是有的。千万次,它走进我的梦中,又像扎根我的心里,常常浮现树底下的那一幕幕……一树饱满的苦槠,已经渗入我的骨髓,成了我一生的思念。”
副市长余友斌说,保护古树,保护的不仅是它的身体,而且是生态、是历史、是文化。像罗田这样,把历代文人雅士吟咏古树的诗歌、散文连同与古树有关的民间传说整理出来,赋予昔日的故事传说新的时代内涵,既传播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唤起人们珍爱古树的意识。
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孕育了自然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积淀,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城市记忆,就是保护城市文明,也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黄冈正坚定不移地循着这条路走下去,让棵棵古树绽放满满新绿,如灿烂春光辉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沈红星)